Friday, April 16, 2010

地產拖垮港經濟

港學者﹕公營屋應佔市場六成
(明報)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05:10
【明報專訊】新加坡 的住宅單位,八成為公營房屋(組屋),兩成是私樓,政府有能力調控,使樓價維持在多數市民可以承受的水平,不受少數大地產商箝制。反觀香港,政府的樓市政 策一向奉行自由市場,但自由市場似乎時有失靈,未能為港人帶來安居;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陳錦華形容,正正是地產拖垮了香港經濟。

「地產拖垮港經濟」

陳錦華說,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再怎樣監管私樓市場也不管用,政府應擴大公營房屋供應量 (目前香港住宅單位,公營房屋只佔45%),起碼佔比重至60%,甚至70%才解決問題。」

再者,兩地信奉的施政理念不同,新加坡組 屋針對的不只是低收入階層,而是社會大多數,政府視協助大眾自置物業為己任。香港則只多安撫基層,提供廉租公屋予低收入市民,中產階級在住房上只能自求多 福。陳錦華指這樣大大減低了港人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,窒礙經濟發展。

新加坡一家大型地產商城市發展的董事經理郭令裕稱﹕「這麼多年 來,新加坡政府策劃管理得不錯,這裏是個安全的市場,發展商若決定要到一個市場冒險,這裏的風險不會比香港大。」郭氏更指出,香港現在樓價太高,不會現在 進入這個市場,新加坡發展較香港健康。

港人平均住屋面積小,情况長期沒有改善。新加坡物業集團太平星的研究與策略策劃副總裁陳國強一 語道破箇中癥結。他說,新加坡大部分組屋的面積約 900平方呎,甚至更大,當公營房屋都能提供這樣的面積,私樓提供的不可能比這更小,因為小的會賣不出。

No comments: